从银川市区驱车出发,沿高速公路一路向东南方向,两个小时左右便到了盐池县。这里以盛产食盐而得名,是宁夏唯一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的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驻足宽敞明亮的盐池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一派繁忙景象跃然眼前。立案区、调解区、执行区井然有序,询问声、调解声、引导声不绝于耳,很难让人将其与“薄弱”二字联想在一起。
为了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夯实全国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了加强相对薄弱法院建设工作。今年年初,盐池县人民法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之一。历经大半年的奋力追赶,如今的盐池县法院旧貌换新颜,在“脱薄”的路上越走越顺,向“争先”的目标越靠越近。
何以是盐池?盐池又经历了什么?带着一连串疑惑,9月中旬,记者走进了盐池县法院。
盐池县法院开展“追寻红色记忆,铸牢思想根基”的主题党日活动。
简单融入的事变成精耕细作的事
高沙窝人民法庭,大雨过后带来些许寒意,一起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对簿“公堂”。
与以往不同的是,案件看似进入了法庭,实则是由司法所负责调解。
今年5月,高沙窝镇政府、司法所、人民法庭共同打造了人民调解员驻高沙窝法庭调解室,由政府出资在法庭内建设专门调解室,邀请3名在当地威望高、调解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驻庭调解案件,同时承担案件回访、督促执行等职能。
“案件先由我们三人调解,调解有难度的时候我们就邀请法官来协助调解,法官边指导边普法,案件调解率都变高了不少。”65岁的人民调解员杨录坦言。
正对调解室门口的一整面书写板上,调解值班表、案件督促台账、案件简要情况布置得满满当当。
“不要小看了这几步距离”,司法所距离人民法庭仅百米距离,当被问及为何将调解工作搬至法庭里,高沙窝镇司法所所长孙巧玲笑着说,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法庭的认知度、群众认可度要远远高于司法所,将调解室设立在法庭内,当事人内心更容易接受,既能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前,也便于法官指导、培训人民调解员。
据孙巧玲介绍,自驻庭调解室设立以来,人民调解员已调解各类案件185件,调解成功81件,撤诉50件,调解成功率从去年的26%上升至43.78%。
说话间,刚刚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已经达成调解协议。
前移解纷关口,延伸服务触角,让更多的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自“脱薄”工作开展以来,盐池县法院进一步精耕细作“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尝试在社会治理这条更广阔的赛道上迈出步伐。
在全县建立9个“惠民诉讼服务站”,深化“法官+社区(村)+网格+N”机制,将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等案件调解前置,多措并举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
在人民法庭,分别打造个人调解室和驻庭调解室,发挥当地优秀调解员的品牌效应,对缓解法庭案多人少矛盾发挥积极作用。
在法院内,打造一站式调解平台,建立10个调解室,入驻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物业纠纷等8家调解组织,2名特邀调解员、24名人民调解员,全部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盐池县法院在诉调对接中心成立“夕阳红调解队”,由曾担任过盐池县法院立案庭庭长的康建平、张晓兰两名退休法官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调解经验,近3年来,仅“夕阳红调解队”就成功调解2600多起案件。
与此同时,盐池县法院更加注重发挥司法建议补短板、堵漏洞的指导作用化解矛盾纠纷。
“近几年,盐池县法院受理涉‘外嫁女’‘离异女’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案件115件,并逐年上升。村集体多以传统习俗或村规民约为由,拒绝向符合条件的‘外嫁女’及其子女分配征地补偿款,导致该群体不断向法院提起诉讼,甚至上访。”盐池县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蔡爱国告诉记者,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该院就此事项先后提出5条司法建议,推进形成化解涉“外嫁女”“离异女”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的治理合力。
今年以来,盐池县法院针对建设工程领域债务化解、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护以及食品安全领域等类案和涉民生领域问题,精准提出司法建议8份,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应答,切实以司法建议小切口赋能诉源治理。
“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使我院办理案件呈现‘三升三降’的良好态势。”胡超介绍,盐池县法院受理案件数、法官人均结案数、新收民事案件数逐年下降,审限内结案率、委托调解数、委托案件调解成功数逐年上升,法官将会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疑难复杂案件,对提升审执质效助力良多。
离开盐池县法院前往住处的路上,大雨滂沱、身心俱疲。盐池县法院院长胡超发来讯息,“今日非常有收获感,大水坑法庭也打造了驻庭调解室,有望在县域规模全面推进。”在屏幕外的人也不禁感染到这份欣喜,一扫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