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种的荞麦是村集体提供的种子,村上还给了补助。再加上前些天又下了几场雨,今年荞麦长势特别好。”9月3日,盐池县麻黄山乡包塬村荞麦种植户王海波告诉记者,他种植了150亩荞麦,根据目前长势,每亩比去年至少增收50公斤。

麻黄山乡充分发挥“万亩小杂粮绿色高效示范带”等“六个万”产业带的优势,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打造2个“旅游+”特色采摘园,全乡大接杏产值达到3000万元。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杏花节、荞麦花节、农民丰收节等系列农文旅融合活动,年吸引游客5万人次,全乡各族群众吃上“文旅饭”,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

近年来,盐池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特色产业驱动、红色教育促动、传统文化带动、生态建设联动,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花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常开长盛。

随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一路向前,在唐平庄村,一处修缮一新的窑洞庄院映入眼帘,黄土崖面上“唐平庄窑洞党校”几个大字非常醒目。“每个窑洞都各具特色,还有宣讲课堂和供学员居住的大通铺,在这儿学习让人更能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初心融入血脉。”在麻黄山乡唐平庄村窑洞党校学习的盐池县文联工作人员冯永财感慨地说。

村干部为游客讲解红色故事。

    盐池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作用,深入挖掘整理宁夏工委、盐池县委在麻黄山乡组织、战斗、统战等革命历史,打造李塬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建成独具特色的“窑洞党校”教育体系。让红色历史成为“看得见、记得住、可体验、带得走”的文化符号。今年以来,先后吸引300余批次3万余人接受红色教育洗礼,引导各族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夯实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文明实践润民心,学习雷锋树标杆。干群关系心相连,民族团结护稳定。”每个周末,在盐池县长城关城门下的“道情传理论”开演。在白炽灯映照下,白布上的皮影栩栩如生,白布后面艺人们正吹拉弹唱、舞动皮影,十分热闹。

李塬畔革命旧址。

5/22

  “道情俗称牛皮灯影子戏,主要采取借灯、传影、配声的手段演绎故事。乐队分为文场与武场,乐器有四弦子、二胡、大锣、小锣、渔鼓等十几种。”今年69岁的道情艺人徐有科告诉记者,他们利用老百姓对道情剧种的喜爱,把党的好政策及宣讲理论编排到剧本里,用道情的表演形式唱出来,让更多的村民听得见记得住,让党的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如今,盐池县全力打造“道情传理论”宣讲品牌,结合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移风易俗等各类政策要求编排剧本,在9个乡镇(街道)完成巡回宣讲演出,依托非遗载体让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有声有色,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今年以来,共开展“道情传理论”表演30余场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画展4期,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