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羊与上古先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羊承载着艺术,孕育着文化,象征着精神,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蛮荒步入文明,羊影响着我国的文字、饮食、道德、礼仪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盐池是中国滩羊之乡也是中国甘草之乡。近年来,盐池发挥独特地域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滩羊产业。盐池滩羊誉满天下、名扬四海。发展传统特色产业需要有面向未来的现代理念和创新思维,但更离不开不忘本来的历史寻根和文化解读。盐池人不但要吃羊肉、发“羊财”,更要做好羊文章,讲好羊文化。

吉羊献瑞----羊文化与艺术审美

羊是祥瑞之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古人既视羊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来源之一,同时赋予其很多美好的象征意义。古汉语中羊是祥的通假字。我国最早的甲骨文里就有“吉羊(祥)”的记载。“羊”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祥也。从���,象头角足尾之形。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因为羊温顺可亲,是一种善良有义的动物,所以“美”“善”“義”等字都从“羊”字。

在人类早期艺术岩画中,羊一直是被刻画最多的一种动物。在贺兰山岩画、大兴安岭岩画、古阴山岩画和黑山岩画中,都有猎羊图、牧羊图、人羊共嬉图、双羊角斗图等,可见远古先民与羊息息相关。这或是孤独的牧羊人将羊和其他自己熟悉的动物形象刻在岩石峭壁上。干什么得吆喝什么,这符合“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古老的石头历经几万年、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向后人讲述着遥远的故事。

羊性好群。合群是羊的一个重要特性。“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由此产生“群众”一词。作为草根的代言词,从《诗经》一直沿用至今。羊是十二生肖之一,已经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在民间流行的有关羊的生肖图、生肖卡、生肖剪纸、生肖游戏等不胜枚举,充分说明羊对华夏祖先生活影响力的巨大。后世最著名的咏羊诗歌是南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也是今天中国人想象中如诗如画的草原牧歌生活的最生动写照。

羊是带角的动物,羊尤以公羊角最美,那是雄性力与美的象征。角是许多民族尤其是原始民族崇拜之物,人类创造的神里许多都是带角的,如中国古代战神蚩尤就是著名的带角的神。非但如此,公羊也作为姓氏出现。如战国时齐国名儒公羊高,他是子夏的高徒。作《公羊传》,也叫《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专门阐释《春秋》。《易卦》有“三羊开泰”之语,用以表达岁初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人类远古祖先一直把羊的美好、祥瑞之寓意作为塑造对象,以赞美羊善良知义、内柔外刚之秉性。 

中国的青铜器历史源远流长,与羊有关的青铜器制品,大多可称为稀世珍品。四羊方尊是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此外,还有双羊尊、羊尊、三羊垒、四羊首垒等青铜礼器。我手头有一件早年淘的青铜羊尊,应该是高仿的假古董但其造型独特,一只羊背上驮着一块玉,上刻一篆字“吉”,当是取“吉祥”之意。

5f762a674a755b35e1017478ee0f823.jpg

羊还是财富的象征。虽说家有万贯,长毛的不算。但羊在原始社会曾经很长一阶段作为交换的自然货币。比如“五鼎鬲易一羊”“五羝张易一隶”。所谓“百里奚举于市”说的就是百里奚曾是奴隶,有人报告秦穆公说他是个人才,于是秦穆公便用五张羊皮把他从市场上买来。百里奚是大器晚成的旷世奇才,后成为大秦名相,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五羖大夫”。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民币符号——“¥”,就是一个羊角符号。 

上世纪70年代,王庆同在高沙窝油坊梁时,托人从内蒙古买羊,一只10块钱。80年代初一只羊三五十块钱。若干年前传说“羊过千,牛过万”,许多老百姓觉得不可思议。很快就被印证了。当然,一方面说明羊的价值大了,另外一方面也有物价上涨因素。羊不只在古代被交换,就连现代社会也偶尔有。比如你欠的别人家的钱还不上,有人上门把你家的羊赶走。

我舅舅讲过自己早年辛酸的相亲故事。舅舅年轻时家里穷,没人瞧得起。好不容易说成了一门亲事,他的对象父母双亡,寄居在姐姐家。姐姐、姐夫把700块的彩礼收下了,他们结婚证都领了。后来姐姐家反水退婚。舅舅一个没入过洞房,甚至连人家姑娘的手也没拉过的人,从此再找对象就是二婚。那年腊月,他找上门索要彩礼。不给人把彩礼退了,这叫买卖不成仁义在。但对方不讲武德,彩礼花了没钱,于是,就推走了一辆自行车、一个有皮壳背带的收音机和五只母羊顶账。舅舅家里没羊也没人放,他就推着自行车把羊从苏步井往我家赶。最搞笑的是,走到半路上五只母羊竟然有三只下了羊羔。

我这人有解梦的习惯。这不是迷信,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反映人的心理活动,而有时候梦的确有一定的预兆和启示意义。中国有《周公解梦》,外国有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二者的方法和视角不同,但是,这个不是非此即彼的唯心和唯物的问题,应该归属心理分析范畴。我们看到的《周公解梦》或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也不尽然,具体的梦还要具体分析。在我的解梦辞典里,羊是一个美好的意象,但凡梦见羊和鱼,还有新鲜羊肉不是得财就是遇见吉人或逢上好事。相反,若梦见猪,必与疾病或烦恼有关。 

许多地方,在亲人去世后,上的第一个祭祀供品就是全羊。祭祀羊的头不能割下,四腿和尾巴要留着毛,头要用包肚油裹起来,盘跪在棺木前。而直系亲属都要杀羊领牲祭奠。领牲仪式是在阴阳起经前,先由专人将白酒和冷水洗羊的耳朵、尾巴等部位,或浇在羊身上,如果羊浑身哆嗦一下,这叫“点头不算摇头算”。就说神灵把羊的灵魂领走了,故叫领牲。然后这只羊便被杀掉吃了。一场白事排场不排场,主要看亲戚朋友们祭了多少羊。我姥爷92岁寿终正寝,为了孝子贤孙们领了29个羊的牲,因为停灵七天,来得亲戚多,连同造席这些羊竟然没够吃,我舅舅又买了几只羊。

如果你仔细留心盐池的地名人名,你会发现,处处有明显的羊文化烙印。比如,盐池的许多地名以井、场、圈等命名,如王乐井、张步井,张记场、李家圈,这些都与养羊有关。夏天羊每天得饮一水,而冬天隔一天饮一水,所以,有井的地方自然就有人烟有羊群。场是指一方草场,那时地广人稀,人们转场放牧,场可能就是放牧者的领地,而圈则是归牧后圈羊的地方。过去的羊圈和今天不一样,是用土地夯筑的两米多高的土墙,墙头上压着成捆的沙蒿柴,叫“封帽柴”,“封帽柴”向墙两侧延伸出一米左右,可以阻挡野狼跃墙进圈吃羊,同时,还可以遮风避雨。“当年的一口井、一个羊圈、一个羊场,住一户人家,后来一家人开枝散叶,便形成了一个个村落。

我们称小牛为犊、小马为驹、小羊为羔、小猪为仔。宁夏人对小孩子的昵称不外是羔羔蛋蛋。尤其过去盐池人孩子的小名中出现羔字较多,比如求羔、绵羔、麦羔等等,其实是取羊的称谓。这显然是羊文化印记使然,而南方人称未成年人为伢仔,我分析其取意的是对猪的称谓。当然,这里没有贬义。任何动物,小的就是好的,都萌萌的。就像现在许多女人称自己男人为猪,那是爱称。比如,公猪,我们叫伢猪。这么说来,伢仔和我们叫求羔如出一辙。另外,盐池和宁夏许多地方将包括人在内的雌性哺乳动物的乳房叫羔羔,为什么?我以为这也与羊文化有关。对羊来说乳房是用来给羊羔喂养奶粉的,所以,把它称作羔羔。

我爷爷放了一辈子羊,他视羊为生命。他给四个儿子取名环羊、蛮羊、银羊、金羊。和那些求羔、绵羔,二狗、三丑之类的名字比,我觉得我爷爷很有才,他视羊如子,视子如羊。很宿命的是,视羊为生命的爷爷,为了捞一只掉在井里的羊而被淹死在段记井,他是我心中永远坐井观天的人。带着这种特殊的情愫,我的第一部个人散文集的书名叫做《都市牧羊》。

5af2e6989fd57704c88fc48b38d8ae1.jpg

玉羊赐福----羊文化与衣食住行 

盐池滩羊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种存在。生活在盐池这块土地上的人更理解滩羊对盐池人的深意。别人说起盐池滩羊也许只想到了肉味,而盐池人民知道,自己的衣食住行乃至生命,都与羊密不可分。

83aac145d1b3115980442433d78ef06.jpg

盐池滩羊喝的是有一定碱性的水,吃的是甘草、麻黄、苦豆子草、盐蒿、落草、防风、薄荷等中草药和其他植物,所以这里的羊只个个膘肥体壮,抗病力强,品种又不易退化。得天独厚的气候、饲草、水质等自然环境,造就了盐池滩羊独特的品质。甘草甜,盐蒿咸,苦豆子苦,莎草和苜蓿香,盐池滩羊在未宰杀下锅之前,羊自身香甜苦咸诸味就已经配好了。正如绝代佳人的天生丽质与万种风情一样,盐池羊肉的美味是天生调制的,是自然的造化。 

盐池羊肉以其味鲜不腻,滑爽细嫩而闻名遐迩。其膻味轻、滋味美,脂肪含量少且均匀,热量低。常食盐池羊肉,提气补虚,生血益肾,强健体魄。医圣张仲景曾将当归生姜羊肉汤归为食疗方剂,载入《金匮要略》。《本草拾遗》更是将羊肉与人参相提并论,认为它是温补、强身、壮体的肉类上品,而盐池羊肉,当属极品。现代营养学也证实,羊肉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微量雄性激素,的确有壮阳作用。盐池人对本地的羊肉更是钟爱有加,他们这样说:“我们盐池滩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苦碱水,屙的是六味地黄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后面还有男人吃了如何如何,女人吃了如何如何,虽然有点夸张,但这话幽默风趣,也并非虚无。

盐池人在宣传滩羊时一度爱讲苏武牧羊的故事。我觉得牵强附会,毫无厘头。其一,说苏武牧羊从贝加尔湖放到盐池南海子,他的草场也太宽了,这实在是天方夜谭。其二,说苏武回长安时赶回了羊,也不合乎情理。苏武回长安显然是骑行。试想,啮雪苦节十九年归心似箭,连那边娶的胡人老婆以及生的儿子都没有带,他怎么可能就带几只羊呢?其三,张骞开辟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铁具、造纸等源源不断运往西域,西域的葡萄、黄瓜、芝麻等食品和地毯等日用品以及狮子、犀牛、汗血马大宛等动物带到中国。这都是稀罕之物,而羊到处都是,苏武真没带它的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武放的羊和盐池滩羊无任何联系。

若干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朱思哲先生考证说,三国第一好汉吕布是盐池人,而且言之凿凿,说吕布不但是盐池人,还是高沙窝人。朱思哲不是盐池人,所以,他的考证至少没有给盐池贴金的私心。在东汉时内蒙古与宁夏的行政区划并不像今天这么清晰,根本没有长城之界。史书说吕布是内蒙五原郡九原县人,而当时的盐州也在五原。白居易有诗云:“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头”。如此说来,吕布是盐池人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事有凑巧,高沙窝西有个吕家圈,有若干户吕姓人家。我们不争吕布,盖因此人有勇无谋,而且品德不行。他是三姓家奴、道德巨婴。这些都不说,但是我们常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出这么武功盖世的英雄豪杰呢,难道与一千多年前奔跑在五原之上的盐池滩羊没有关系么?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曾有这样表述:“黄河冲出了贺兰山,塑造了宁夏平原,几乎所有的中国美食家都认为,这里的羊肉质地最佳。”虽然这段文字值得商榷,但它说的是盐池羊肉。美丽的盐池大草原和肉质鲜美的盐池羊肉是上苍的惠赐,但是,盐池羊肉名扬天下似乎是近些年的事。这个得益于发达的现代传媒,得益于便捷的现代物流。以前盐池羊肉好吃,但它的消费半径小,只限于盐池周边和盐池人的亲戚朋友圈。后来,盐池滩羊从一个地方小品种发展到享有国字号品牌的产业。先后四登“国宴餐桌”,成为2016年“G20峰会”、2017年“金砖五国峰会”、2018年青岛“上合组织峰会”、2019年大连“达沃斯论坛”等国际、国内重大会议供应食材。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盐池滩羊也会像神户牛肉、阳澄湖大闸蟹一样驰名天下。

盐池羊肉好,自不用说,关于羊肉的吃法,盐池人最有发言权,心灵手巧的盐池人把羊肉做成各样的美食。传统的吃法如大块羊肉、清炖羊肉、风干羊肉、爆炒羊羔肉、烤全羊、烤羊排、炸羊排、蒸羊羔、焖羊肉、烩羊肉、羊肉小炒、羊肉臊子,还有手抓肉、手抓羊脖和涮羊肉。当然,以羊肉为主料的其他美食也很美气,参加盐池乡宴,你常常能吃到羊肉夹板、八宝菜这样可口的风味小吃,香味宜人,美不胜收。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就像是新鲜的海鲜多以白灼为主。盐池羊肉最好的烹饪就是清炖,我吃过黄焖羊肉、红烧羊肉,说不客气的话,这种吃法不但暴殄天物,而且有点不解风情。盐池人吃肉很豪横,一般来说家里来人也是一只羊一锅炖。就是冬闲了打平伙。也是一只羊大卸八件,每人一件子,拴上线绳吊上写有我字和羊肉斤数的牌子,肉熟后各归其主。

近年来,盐池婚宴上盛行喝蒙古大茶,所谓大茶,从配置上来看非常豪华。在盐池内蒙古一带,蒙古大茶成为婚宴的标配,婚庆当天有专门司茶的班子伺候宾客。一般来说设宴的主家为他们专门搭一个大帐篷,他们自带茶炉、茶桶,茶壶、茶碗,主家提供熟肉、面点和水果。

茶台是一个有七八米长的铺着红色台布的台案,一次可坐三四十人。茶台上唯一的也是最硬的一道菜就是羊背子,即煮熟的冷肉。 盛羊肉的器具是配着雄劲的公羊角装饰的轮船状的托盘。旁边酥油、奶酪、奶皮、炒米、炒豆香气四溢。至于摆放油香、馓子、炉馍、月饼、点心等各色面点的架子也造型别致,特别很有层次感。另外,西瓜、香瓜、葡萄、桃子、枣子、香蕉、橘子、黄瓜、柿子等新鲜水果五彩缤纷,但在这个大茶台上,在羊肉和奶酪面前,水果只能是配角和装点。 

桌子顶端还配着招财进宝的像盆景一样的装饰品,其间有鲜花、绿植和宝塔、彩灯,红光绿光蓝光不时闪耀,置身其中,如入蓬莱仙境。有一次喝大茶,我听对面一个来自城里的姑娘边吃边感慨:太有感觉了!太有感觉了!什么感觉?是壮观,是魔幻,是神奇,我估计是一种说不出的美。我以我有限的想象力在想,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不知是什么样子。

绕着茶台穿梭的服务员,提着奶茶壶,给每个客人添上热乎乎香喷喷的奶茶,你再取一块冷羊肉和奶酪泡上,那叫一个美,而泡过羊肉、奶酪的奶茶再喝起来那叫一个香。这一番操作后,让你从舌尖到肠胃,无一处不熨帖。这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是一场视觉盛宴。盐池人说麻花子不吃——爱的是那股子拧劲。参与到这样的场合,就算是你没有胃口,吃不了多少喝不了多少,姑且来看热闹,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盐池人不仅食羊肉奶,衣羊皮毛,用羊粪肥。过去,山区的五月,一般家庭很少吃到鲜菜,这也叫青黄不接。除了头年秋天腌的咸菜,再就是山芋,于是,盐池人便以羊奶下饭。老区人真是巧,能把羊奶做成那么多的好吃的。羊奶子干饭是早年农村人常吃的,黄米饭做好后,捞出来在另一个锅里腾,在米汤里兑几碗鲜奶,烧开了撒把盐就成了。等干饭盛出来后,把羊奶一泡,如果再就点咸菜、酸菜,在那个饥馑的年代,那滋味自不待言。 

奶皮和酥油渣是奶制品中的极品,将其列为山珍亦不为过。我也算是天南海北走过的人,山珍海味也吃了不少。但在我的味觉记忆中,盐池的羊奶皮和酥油渣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没有之一。你可能不这样认为,但是,你吃到的奶皮大多不正宗。正宗盐池羊奶做的奶皮的味道香入骨髓。吃羊奶的日子里家家都做酸奶,酸奶可以拌米饭、饽饽、馍馍,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做过奶皮子的羊奶并没有浪费,仍可以加入酸奶罐中发酵。 

在农业社会里,一切自给自足,羊皮成了盐池人必不可少的衣料。一般农村的男人大多都会熟羊皮,用一口大缸,用硝水把羊皮腌渍,待熟好后,皮毛洁白,请来皮匠铲掉皮上的油脂,把皮面刨光,然后缝制成各式各样的皮装,男人穿老羊皮袄,小孩也穿小皮袄。皮袄的领子是用黑色或红色的卷卷毛的山羊胎皮做的。山羊皮袄没有绵羊皮袄暖和,但用途却比它广。

有说法是“白天披,晚上盖,天阴雨湿毛朝外”。说的就是山羊皮袄。下雨天,农民把他反穿了可当雨衣,雨水不渗,顺着毛流走。还有一种说法是“冬穿毛,夏挂板,推磨碾米当笸篮”。这个说的羊袄的多种使用功能。穿皮坎肩,戴皮手套,穿皮袜子,对那个时候的人来说是平常的事。有人用羊皮做皮囊,毛面朝外,用它装粮食装肉。近些年来,盐池的滩羊裘皮加工水平大有提高,这里生产的二毛大皮衣、背心、披肩、围巾等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低成本销往国外市场。如此一来,那种作坊式生产的皮袄就太老土了,皮匠这一行当在民间基本上也可能就消失了。黄河岸边的摆渡人还用羊皮充气做羊皮筏子渡河,如今,这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从前,盐池人对羊毛的直接使用就是洗涤后与棉花一起填被子、棉袄、棉裤。人们把羊毛纺成毛线,织毛衣毛裤,织毛袜子,还用羊毛合绳,做牲口的缰绳,捆绑物品。山羊毛粗,用它织毛口袋、褡裢,用来装粮食或其他东西。织毛口袋一般人家自己做不了,是要请匠人的,盐池人叫毛毛匠。 

北方人睡土炕,所以,羊毛毡是标配。绵羊毛毡细点,叫绵毡,山羊毛的糙点,叫沙毡。农村人多睡土炕,没毡不行。这得请毡匠做,一般人没这门技术。有史料记载,擀毡技艺是由蒙古游牧部落传入,宋元时期,蒙、回、汉等多民族在西北地区杂居,当时蒙古人居住毡堡,用毡作褥,一些居民就向蒙古人学习了擀毡技艺。擀毡用料主要以羊毛为主,所需的豆面和麻油要求纯正,而且要纯手工作业,弹毛、铺毛、喷水、喷油、撒豆面、铺毛、卷毡、捆毡连、擀帘子、解帘子压边、洗毡、整形、晒毡,13道工序缺一不可,每个细节只用简单的工具,手工操作完成。

擀毡过程中毡匠唱着擀毡调,边唱边做,节奏协调,亦劳亦乐。毡匠还根据不同的毡子做成毡靴、毡帽、毡包等。毡靴,我们叫毡窝窝,硕大宽松,小的时候,大雪后我们的小脚丫穿个大毡窝窝走在雪地里,特别温暖。看着身后一串大得夸张的脚印,有一种莫名的惬意。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学擀毡,所以这门手艺面临失传。这项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里有一句俗话:“木匠走了想三天,毛毛匠走了骂三天。”因为木匠做活,同时会产生许多木屑刨花儿,大大方便了女人们生火做饭;而毛毛匠缝皮袄,弄得家里炕上地下到处是羊毛,又不好打扫,一粘一身,往往还会混于饭中,着实让人讨厌。 

羊的全身都是宝,肉、血、骨、奶,甚至肝胆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吃完羊肉后羊骨头或喂狗或卖了,但是,也有能人用羊棒骨做成烟斗抽水烟。还可以做成羊铃,棒骨穿上铁丝便是铃的芯子。孩子们直接取材,用羊拐玩游戏。就是羊的排泄物,羊粪也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冬天,羊粪蛋在羊圈里积一层,基本上是羊的褥子,有保暖的功效。给地施肥,羊粪是上好的肥料。当然,羊粪还是农家不可或缺的燃料。你到农家,红彤彤的灶膛里烧的是羊粪,热烘烘的土炕里煨的是羊粪。连小孩子玩游戏“跑羊羊”“狼吃羊”用的也是羊粪鸡鸡(蛋)。 

滩羊牧歌----羊文化与农牧生活

b8a5ca12fec3a98f53777e3a6d0e9af.jpg

牧字的本意是放饲牲畜,其引申义是治民。《管子.牧民》曰:“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汉代的一种官职,也叫州牧,是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并且掌握了该地区的兵权,牧也相当于地方诸侯,比如荆州牧刘表、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徐州牧刘备等。这应该是羊文化的延伸。 由此可见,牧羊与治民有一定的相关性。中国滩羊养殖源远流长,据说历史上的西戎民族事牧于盐池滩地,盐池草原上的人们不仅事牧、尚牧,而且善牧,形成了滩羊养殖的良好传统,积累了宝贵的饲养经验。

盐池人与长城外的内蒙古人的主要区别是,这里是半农半牧,而且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互补。比如,羊粪作为肥料和土地,而粮食和秸秆作为羊过冬时的主要饲料、饲草。如那首歌唱的“盐池是个好地方”、“草原牧歌传四方”。天然牧场不仅造就了世界闻名的盐池滩羊,更养育了生生不息的盐池人。

7/22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