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推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然而没有预约看不了病、没有健康码乘坐不了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超市等公共场所也会被阻拦,这些尴尬的场面给老年人的生活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不便,今天,就随我们的记者一同走进老年人的生活,来了解一下智能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困与惑。

在县医院挂号大厅,我们见到了刚刚挂完号的李创业大爷。李大爷对我们说,他今天是来给老伴挂号的,挂的是内一科的专家号,早晨7点一过就来到了医院。当我们问:现在用手机在家里就可以预约挂号时,李大爷连说了几个“弄不了”,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所以每次都必须来医院排队然后在挂号机上挂号。

据了解,以前医院看病有窗口挂号和电话预约挂号,随着科技的发展,挂号机取代了窗口挂号,电话预约也发展成了手机预约挂号,在医院,虽然有导医台,但对于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和不识字的人群来说,依旧是障碍重重。

今年80岁的李大爷和妻子都因为年龄较大,身体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毛病,到医院检查、就诊已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大爷告诉我们,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如果早晨一起到医院,等得时间太长,老伴的身体根本受不了,所以每次都是李大爷一个人早早地来把号挂了,再回去,等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再和老伴两人一起来医院。

李大爷说也曾让儿女帮忙用手机预约挂号,但是取药时,由于没有挂号二维码,病看了,药却取不出来。

像李大爷这种情况的人有很多很多,在智能化社会的今天,如何让更多的人享受智能的便捷,不得不说应该是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张玉梅阿姨今年70岁,为儿女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孩子们趁着国庆假期,带着张阿姨一起到湖南长沙旅游,橘子洲、岳麓山、韶山,一路走一路看,心情自然悠闲,然而一提到每每要出示行程码、健康码时,张阿姨说由于自己不会操作,感觉很不方便,也非常地影响心情。

在与张阿姨的聊天中我们得知,旅游期间有一天早晨下雨,他们就没有安排行程,张阿姨本想自己出去转转,顺便给孩子们买点吃的,结果到了地铁站,因为要扫码进站,自己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所有的信息都关联在女儿的手机上,进站不便,特别闹心。张阿姨说,疫情当下,各种检查严格一些,这本没有错,因为这毕竟是为了广大老百姓着想,可是政府能不能针对老年人出台一些相应的对策,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要被社会抛弃了。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叫车、手机点餐、就连吃饭买东西也都是扫码支付,不能融入智能社会几乎是寸步难行,数字鸿沟让老年人难以适应高科技的现代生活。人口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数逐年增加,不久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即使现在的年轻人,完全融入当今的智能化社会,但在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视力逐年下降,心、脑、手、足的灵敏程度也会逐步减弱,这些自身的天然因素也会在他们与社会的智能化之间划上一道鸿沟。

因此,我们倡议:政府应当从政策、法律、制度、科技等各方面长远谋划,科学应对,在竭力推进社会智能化发展的同时,又解决好人的自身因素与智能化之间的矛盾;智能化产业企业应兼顾特殊群体的需求,通过关注特殊人群用户体验,不断改良、创新新型应用,做好“老人产品”“小众产品”的供应,给无法融入智能社会的老年人提供多元选择和替代方案,给他们的生活留有一些空间,解除智能化社会给老年群体带来的困与惑!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