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润民心,学习雷锋树标杆。干群关系心相连,民族团结护稳定。”每个周末,在盐池县长城关城门下的“道情传理论”准时开演。在白炽灯映照下,白布上的皮影栩栩如生,白布后面艺人们吹拉弹唱、舞动皮影,十分热闹。

盐池道情流行于麻黄山一带。早期源于甘肃省环县地区,最初以皮影形式演出,清末民国初年,开始由艺人搬演,逐渐在盐池县形成一种皮影与艺人同台演出的民间小戏,其音乐唱腔与皮影相同。表演内容主要分为演唱、道白和皮影,是流行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的“说唱皮影戏”。道情现在是国家濒危剧种,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盐池道情使用当地方言,给这一剧种增添了独特的风采。

“道情俗称牛皮灯影子戏,主要采取借灯、传影、配声的手段演绎故事。乐队分为文场与武场,乐器有四弦子、二胡、大锣、小锣、渔鼓等十几种。”69岁的道情艺人徐有科告诉记者,他们利用老百姓对道情剧种的喜爱,把党的好政策及理论编排到剧本里,用道情的表演形式唱出来,可以让更多的村民听得见记得住,让党的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盐池县全力打造“道情传理论”宣讲品牌,结合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移风易俗等各类政策要求编排剧本,在9个乡镇(街道)开展巡回宣讲演出,依托非遗载体让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有声有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道情传理论”表演30余场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画展4期,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7/22


18/22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