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文明新韵,建美丽乡村。”大水坑镇以“四大提升”行动为推动乡村振兴重要载体,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振兴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将能力作风建设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引导各村、社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村庄清洁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大风坑”向“青绿滩”转变,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大水坑镇广大干部群众持续稳固“生态压舱石”,为打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靓丽乡村而共同努力。

凝聚力量 实施环境整治 擦亮村庄容貌底色

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大水坑镇以问题整改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大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们的动员带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的积极帮助下,建立起“日清+月评+季观摩”的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既然签订了“门前三包”,就要主动担起责任,大家的村子大家一起建”。近日,大水坑镇二道沟村对村内道路、坡道及主要路边铺装面包砖,代替村内原有的土路、土坡。村干部主动担当、群众积极参与,大家合力清理路旁杂草、废弃物和白色生活垃圾,对自家门前、路边沟渠和村庄道路及道路两旁展开了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大家有说有笑、团结合作地展开道路美化,让整个村庄的“致富小路”焕然一新。

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营造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和谐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体现了村民们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党坚势盛的向上精神风貌,更渲染了大水坑镇广大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共同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植绿添新 打造景观长廊 提升村庄绿化亮色

在巩固好前期垃圾清运、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大水坑镇各村于4月末、5月初,以“三旁”(路旁、林旁、宅旁)绿化和自主造林建设为抓手,打造村道两侧景观长廊,通过“微绿化”使乡村风貌“大变样”,全力创建宜居、时尚的魅力村镇。

根据前期规划,各村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种植松树、杏树、紫木棉等树木。种植活动由党员干部牵头,发动村民参与,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整地、挖坑、栽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绿化种植。为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各村将绿化美化行动深度融入党群联动机制,聚合群众力量,落实网格化管理,划分绿化管护的“责任区”,持续提升绿化美化效能。

结合“门前三包”环境美化工程,大水坑镇利用各村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各村特色,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为导向,打造魅力农村景观带,致力实现“一路盛景,绿化富镇”的农村生态新目标。截至目前,累积栽种各类树木4200余亩17.6万余株,发放“门前三包”门牌4000余个。

春风夏雨 深化移风易俗 彰显文明乡风本色

为了让广大村民进一步参与到文明乡村建设中来,村“两委”充分发挥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由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文明乡风。

共计发放垃圾桶760个,铁质垃圾箱554个,包村干部及村“两委”不定时进村入户宣传教育,累积开展村庄清洁卫生大扫除活动10余次,以此加深村民们对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文明建设中来,自觉践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要求,实现农村人居环境“自治”。

各村、社区通过制定特色村规民约、发放调查问卷、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5+X”主题党日活动等阵地平台,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普法教育活动。目前,共发放宣传页1万余份、入户填写调查问卷5000余份、悬挂条幅50余条。通过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大力破除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让文明乡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