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盐池县城关街道南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活动。

  王兰花看望慰问残疾人士。

  志愿者热情地迎接跑友。

  文明沁人心,幸福满城景。(本版图片均由吴忠市委宣传部提供)

    文化名片

  志愿之城 文明吴忠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与灵魂;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与名片。两者相加是一座城市内在的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凝聚起党群同心、感恩奋进的磅礴伟力,给予百姓生活实实在在的幸福。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吴忠市不仅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八方游客,更以其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塑造着城市的品质与气质。

  文明沁人心,幸福满城景。走进吴忠市各大公园广场、文化活动场馆,好人广场、道德模范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景观小品和公益广告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文明和谐的画卷。

  近年来,吴忠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坚持铸形塑魂,着力建设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志愿之城、好人之城、文明之城”,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发芽、开花、结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吴忠市把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程来抓。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颁布施行《吴忠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则。党员干部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广大学子把崇德修身作为做人做事的第一准则,每个家庭强化家教家风建设,各行各业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出淳朴善良的人格、明德至善的追求。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吴忠市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式,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建强队伍,丰富活动载体,推动“志愿之城”建设有形有感、有力有效。

  目前,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48个、实践站590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成立志愿服务培训学院,连续6年为志愿者购买保险,累计注册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978个,注册志愿者32.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3.14%;实施志愿服务项目9.8万个,志愿服务总时长达2796万小时,9个志愿服务先进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

  文化探析

  万千“荧光”照亮“志愿之城”

  志愿服务与城市文明同频共振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志愿精神与城市文明发展血脉相连,生动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化,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温暖画面,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

  2024宁夏黄河金岸(吴忠)马拉松活动开展前夕,吴忠市扎实开展“迎节会 讲文明 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倡导社会各界以东道主之名,用真诚的微笑、热情的欢呼、周到的服务,共同为吴忠加油、为文明代言。

  活动开展后,迅速得到全市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点赞转发,用实际行动体现“文明有礼吴忠人”。9月8日,13000名跑者奔跑在黄河之滨,1360名青年志愿者分布在各个岗位,努力提供规范、专业的服务。

  当个体举动上升为群体共鸣,当志愿服务与城市文明同频共振,延伸出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从点到面,以涓滴之力汇聚闪耀星光,打造人人可为、人人愿为的“志愿之城”。

  两年前,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新华社区塑配小区古稀老人马秀花的女儿金晓玲被确诊为渐冻症,渐渐失去自理能力。老党员成立“挎包敲门”志愿服务队,队员武庆梅经常上门为金晓玲理发、洗澡等。“知道我心里难受,这些志愿者时常过来陪我聊天。她们把我当亲人,我也把她们当女儿看。”77岁的马秀花感动地说。

  吴忠市每年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实施“青春守护母亲河”“金晖助老”“七彩假期”“文创就业助残”等志愿服务项目9.8万个,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64个优秀项目落地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个项目获全国志愿服务展示交流金银奖。

  不论是马拉松、沙滩排球这样的全国赛事,还是早茶美食文化节、“从利通出发”等重要节会,除了独特的早茶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让人印象深刻,还有脸上洋溢着亲切笑容的志愿者们用温馨服务“宠客”,用坚守和热情将吴忠这座城市的温暖,深深地留在游客的记忆中。

  让志愿服务精神落地生根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生动的注脚,也是这座城市志愿精神的完美体现。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时,对志愿服务工作予以高度评价,指出“你们的经验很好,真正体现了行胜于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族群众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谢谢你们的努力和贡献。”

  近年来,吴忠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行胜于言”的殷殷嘱托,将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持续深化“志愿之城”创建,把“行胜于言”落实在办实事、暖人心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播撒在涵养文明、引领风尚的实践中。

  “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王兰花在2004年成立志愿服务队,坚持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主要任务,先后解决居民生活困难7200多次,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50多起,开展各类公益活动9000多场次,慈善帮扶1500余人次,累计筹集爱心善款120万元,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今天的1355人,塑造了“兰花芬芳”优秀志愿服务品牌。

  古稀之年的王兰花依然奔走在各类公益活动中,并经常与志愿者们分享自己退休后开展志愿服务的经验做法和真实感受。“虽然我已经74岁,但我参加志愿活动的心依然年轻。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志愿活动扎根基层,尽自己所能带领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用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领大家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精神矍铄的王兰花笑着说。

  今年23岁的丁有辉是河北美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在抖音看到“兰花奶奶”帮人排忧解难的视频后,注册成为兰花志愿服务之家的一名志愿者。回到学校后,他牵头组建40余人的“兰花芬芳”志愿服务队,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文明清扫、党史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

  星火成炬,薪火相传。“一朵兰花香沁宁夏川”成了宁夏志愿服务的代名词,也感染了大江南北的青年。在王兰花的感召下,越来越多青年自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多青年把志愿精神作为一种人生追求,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常态化生活方式,以热情激情投身其中、其乐融融,以爱心耐心坚持不懈、服务群众。

  弘扬凡人善举打造“好人之城”

  一树春风千万枝。历经多年努力,吴忠市这座充满温度的城市里,学习好人、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事迹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平凡人接过“好人接力棒”,把这片宜居热土点缀得更加亮丽美好,为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写下生动篇章。

  身残志坚的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羊坊滩村村民马腾俊靠着诚信经营,用勤劳的双手在小小磨坊间圆了脱贫致富梦;辅警赵屹鸥多次跳入黄河勇救落水群众,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公安的责任与担当;农技推广研究员李世满将农村当舞台,用心当好“畜保姆”,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企业家强奋林回报家乡,为乡亲们提供1300多个就业机会,带动近300户群众增收致富,帮助50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一个个“吴忠好人”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引领着道德的风向,守护着吴忠人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吴忠市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工程,厚植“好人之城”文明土壤,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理念。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建设“好人之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纷纷涌现出“群众身边的活雷锋”王兰花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17人、“中国好人”44人,县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1865人,仅2023年以来,选树各类身边道德典型268人,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5人入选“宁夏好人”,连续8年举办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让群众从身边模范身上看到主流、感到温暖、受到感染、得到启迪。

  宁夏清沐视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忠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杨绪令,连续6年实施“目浴阳光、点亮瞳心”——预防近视健康守护志愿服务项目,走进26所中小学校,免费为9.5万余名中小学生筛查视力,捐献爱心眼镜5000余副,帮助20名退役军人、大学生就业创业。

  参与公益活动、慰问贫困家庭、资助寒门学子……10多年来,“吴忠好人”、吴忠市朝阳小学教师丁娟在教书授课之余,始终奔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我要在身体力行的同时,把‘献出一份爱 温暖同龄人’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与孩子们在公益之路上携手同行。”丁娟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100多名学生和家长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今年,吴忠市面向全社会组织开展“身边的感动”主题征集展示活动,广泛发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平民英雄。吴忠市将继续以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创建文明城市为着力点,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城市形象培育,更好展现吴忠市独特的人文魅力和城市活力,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文化自信

  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吴忠市历史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已成为吴忠人最自豪、最有效的名片。全市上下勠力同心、聚智聚力,努力用文明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参加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吴忠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家有意识地为社会服务,每一个人都在用凡人善举托起守望相助的城市温情,让城市更有文明的高度、人文的厚度和相互关爱的温度。”王兰花说。

  吴忠市利通区蓝天救援队是一支拥有451人的规范化社会组织,先后参与甘肃积石山地震、疫情防控等抢险救灾任务,为群众提供地震救援、水域救援、水灾救援、伤员转运、无线电操作通讯保障等多项应急救援服务,成功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我们团队集结了退役军人、教师、医生、企业负责人等来自社会各领域的志愿者,尽我们所能减少灾害和事故造成的财产和人员损失。”救援队队长王志林告诉记者,该团队将来之不易的荣誉化为动力,再接再厉,凝聚更多力量参与志愿救援,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自治区非遗传承人、“吴忠好人”赵文花潜心钻研剪纸艺术创作,经常带着徒弟们走进社区、学校、农村,开展公益课堂剪纸活动,吸引更多人热爱剪纸、参与剪纸、传承剪纸。“希望能通过剪纸传递温暖和关爱,引导移民妇女、留守儿童、退休职工等爱上非遗文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传播剪纸艺术,用剪纸作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赵文花说。


5/22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