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山乡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探索构建“23233”乡村治理体系,聚焦党建统领“五治融合”,推动基层管理“末梢”变为治理“前哨”,绘就村容美、民风淳、生态好、产业兴的乡村治理“幸福画卷”。

image.png

深化“两网”融合,做实基层服务彰显善治

      一是建格搭网优治理。将全乡4971户群众划分为58个网格,由班子成员、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社区民(辅)警、村民小组长、人民调解员等网格队伍在各自的网格内开展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人员稳控等工作。全乡呈现出矛盾纠纷、治安案件、安全事故总量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的“三降一升”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6起,成功率达100%。二是党建引领聚合力。动员1个党委、9个党支部、27个党小组、286名党员中心户联系基层群众4000余户,构建起“乡党委—村党组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精心打造了“有困难找党员”服务品牌,累计为民办实事78件。

image.png

突出“三个”服务,做优公共服务践行法治

      一是定制化的普法服务。联合开展普法进机关、进村组、进集市等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共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3场次,培育法律明白人81人,发放各类法治宣传材料500余份。二是综合化的执法服务。及时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常态化对综合行政案件处罚、案件的审查、把关。选优配强专职综合执法人员6名,强化法律法规培训和业务交流,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实行“说理式”执法,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平台化的法治服务。健全完善“一中心七站所”法治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乡“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形成平安建设联创、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人员联管、重要事项联动、信息资源联享、健康服务联帮的乡村治理模式。近三年,共化解矛盾纠纷545件,成功率达98%以上,全乡治安安全感达98%,法治环境满意率达96%,位居全县前列,刑事案发率连续八年为零。

image.png

紧盯“两个”支撑,做强志愿服倡导德治

      一是志愿服务强化支撑。积极探索“1369+X”文明实践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六微”工程,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今年共开展理论宣讲、我们的节日、尊老爱老、环境整治、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二是先进典型引领支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道德讲堂等平台,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先进人物,积极开展身边好人、六个先锋、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户等模范创建评比活动,让文明健康的新风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年内共评选了宁夏好人1位、吴忠好人1位、盐池好人3位、最美志愿者1位、“六个先锋”44户、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户80户。

image.png

聚焦“三个”原则,做精评议服务促进自治

      一是评议有团队。吸纳道德威望高、公道正派的村民代表组成说事评议队,化解矛盾纠纷,监督本村工作,主持公平正义,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民小组长季度考核,把群众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绩效考核挂钩,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年内共组织评议活动32余场次,解决困难诉求69件。二是议事有规章。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完善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建设“村民微信群”,充分发挥村民、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三是发展有队伍。健全完善“导师帮带制”,深入实施“广进优备”行动,全面摸排、培育“小能人”“土专家”“田秀才”“经纪人”等乡土人才,支持产业带头人、优秀创业人士返乡创业,担任村级发展顾问或进入村干部队伍,鼓励和引导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治理。截至目前,共储备村级产业带头人81人、后备力量47人。

image.png

探索“三个”推进,做强数字乡村支撑智治

      一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郝记台村为试点,打造“四平台一喇叭”的乡村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在农路巷道、村民院落、羊棚安装摄像头46处,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13处,为孤寡老人办理智能烟感30部,全力打造立体安全防控体系。积极推进技防入户工程,发动广大农户自装防盗报警、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180多个,着力扩大技防覆盖率。二是推进信息数据录入。依托“盐池县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将本村基本信息、矛盾纠纷、社会治理事项等内容上传至平台,达到数据互联、信息互通目标,及时解决各类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问题。累计录入人口信息12348条、房屋信息6335条、重点场所信息41条、录入事件1617件,不断推进乡村治理智慧化。三是推进智能化应用。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和可视电话机功能,利用乡级1台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8个村桌面可视电话,引导群众通过智能设备进行法律查询、咨询、预约办理等,将法律援助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米”。

image.png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