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纸岁月,色彩斑斓。捡拾岁月花絮,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才华。

枯藤昏鸦,古道瘦马,一片荒漠,万树银花。回望岁月星空,罡风开路,雨泽润物,一路珠散玉落。寻宝于古道,心旌摇荡。

把创意写在纸上,刻在石上,著在器物上,留千古蕴意,字字玑珠。

清朝学者梁绍壬说,他曾在朋友家中见过一个阳羡砂钵盂,这个钵盂上缀有一个绿色菱角,一枚浅红荔枝,一个淡黄色如意,底盘刻有一条黑螭虎龙,钵盂以黑螭虎龙四爪为足,下边刻有“大彬”二字。钵盂古香古色,但所刻四物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他询问一个老古董商,古董商告诉他:“这是‘伶俐不如痴’的意思,为时大彬、王元美旧时所做的东西。”梁绍壬深感学问无处不在。那么这个钵盂上刻的四物何以为“伶俐不如痴”呢?原来伶谐菱,俐谐荔,不谐钵,如意取如,痴谐螭。

好一个“伶俐不如痴”,深藏不露啊。

  深藏不露,让多少古诗古文蕴意无穷。所以品读古诗文,没有功底不行啊。王安石曾把苏轼的两句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拿给他女婿蔡卞看。蔡卞看了看说:“这不过是形容雪的颜色罢了。”王安石说:“不对!玉楼是肩名,银海是眼名,见于道书,这是佳句。”原来道家称人的两肩为玉楼,两眼为银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天太冷,冻得人两肩高耸,浑身起鸡皮疙瘩:雪光耀动,让人眼花缭乱。学问浅了真是读不懂呀。

“三尺短墙微有月,一湾流水寂无人。”咏的是梅花,说在月光里,矮墙下,寂静的深夜,流水无声,一树梅花自开自落。真是意境可人。可这两句诗却被一个轻薄子看后曲解为:“偷儿行乐图。”曲解的真是可笑。但曲解归曲解,意深确实是意深。深藏不露,方为妙诗。

为此,古人写诗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袁枚的外甥王健庵,家庭贫困,因“没米,没住处,穷得一无所有”,自号“青躬道人”。但他写诗却一心追求意蕴深刻。“萝添老树衰时叶,云补青山缺处峰。”神来之笔,全在于精四妙想。“妻兼婢事休嫌懒,女比儿柔不厌多。”生活的况味,笼之于笔端。“怪它两眼小于漆,长看世人梦未醒。”写老鼠活灵活现。他一生穷困潦倒,一生追求诗韵。他把人生岁月写在了纸上,把深邃的思想也留在了纸上。

林和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脍炙人口,可陈辅之读后却认为用来形容野蔷薇更怡当,有人有同感,就来问东坡,说“这两句用来形容桃杏,不可以吗?”东坡答道:“不是不可以,是桃花杏花不敢当啊!”

求文字于精细,书对象于精准,达含义于深刻,“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古人真是把自己的岁月晴空书写得传奇传神。

北宋理学家胡瑗,倡导“以仁义礼乐为学”,有人问他,什么叫“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胡瑗信手拈来邵雍的诗回答说:“门前路径无令窄,路径窄时无过客。过客无时路径荒,人间满地生荆棘。”真是化呆板解说于趣味诗意中,形象生动,精妙至极。

孙季昭《示儿编》中说:北朝派使者来吊祭皇太后,献上一篇祭文,杨大年捧读时,发现北朝人献来的祭文,只是一张白纸,上面空无一字。于是自己赶快临场撰写道:“惟灵巫山一朵云,阆范一堆雪,桃园一枝花,瑶台一轮月,岂期云散雪消,花残月缺。”祭颂章献皇后,可谓清词丽句,情意深长。宋仁宗听了赞不绝口,说杨大年机变敏捷。当然有人考证此说为虚,虚就虚罢,虚说也为精巧创作。

岁月晴空,云飞雨散,唯有文字与著文之英才彪炳千秋。

清朝宋大樽,写诗追求高格,向李白看齐,极具神似之处。“天仙大笑来人间,可怜天上无青山。白榆如钱落我手,安得琼楼亦卖酒。看山把酒乐何如,不比仙宫礼法多,时乎时乎仙亦不可以蹉跎。”豪迈潇洒,情似火烧。“索君笑,赠君言,我能使君再少年。铜山若肯尽沾酒,九万仙人齐拍手,一朝饿死夫何有。我今未死君又来,相与挈楂游天台。笑口且共桃花开,桃花飞落掌中杯,照我颜色如红醅,今日少年若长在,古之少年安在哉?”珠飞玉溅,意韵飞扬,浪漫情怀,千古同畅。

古之贤人,贤在追求学问。

山东曲阜人孔继涑,以书法成名,他死后,墨迹被子侄们分而收藏。他的远方族人没有分到,就从本家那里要来一大幅,将它裁碎了,把字平分给大家。糟蹋美好的事物,于情理上实属可笑,然而,米蒂在《志林》中记载:有人收到虞世南写给圆机书信一封,剪开后一字一字去卖。到“礬卿”二字,得到一斗麻;“鹤口”二字,得到一枚铜观;“房邨”二字,得到一千头芋。如此看来,孔继涑族人的做法并不迂腐。

爱好文化,追求文化,创造文化,入纸岁月才能灿烂辉煌。

7/22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