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车窗外,原野广袤,北方色彩斑斓的秋色如诗如画;高速公路两旁,不时闪现出一排排身姿挺拔的白杨树,叶片闪烁着碎金子般的光芒。远山青黛,近草鲜亮,整个原野熠熠生辉。

时间倒回两年前的那个初秋,连续两年的申请,我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带着新购置的内存足够大的一台电脑,带着装载着满满当当教学资料的两个移动硬盘,带着满心的期待、满腹的情怀,义无反顾奔赴在援宁支教的路上。多年前读到的那本《马燕日记》不只是心中一个绕不开的情结,也萌发了我对西北远方一种单纯的向往。

虽然无数次想象我即将奔赴的地方的境况,但下车的第一眼还是颠覆了自己的想象,没有落后的山村,没有寂静的乡村小学。一座安静有序的小县城,一所整洁美丽的校园。到学校报到这天,正逢学校举行迎接一年级新生活动,热闹而温馨。

当天晚上我在电脑上就敲出了自己的第一篇支教日记和思考点:我和这座西北小县城,和一所陌生的学校,交流融合的切入点在哪里?短暂的一年支教我又能留下什么?这一夜,我失眠了。

 

蔡老师,等着你来哦

“吃了吗?福建老师,灶上有饭。”保安大叔几乎每天早晨都会留下这句亲切的问候。

“蔡老师,刮风天气记着戴口罩,空气不好。”校长的叮嘱简单却饱含关心。

分配到盐池一小的支教工作就在这样的温暖中开启了。年级组推门课、全校青年教师过关课、全区精品课比赛磨课……常态课和各种赛事接踵而至,从一个年级到整个学校,从全校到全县,我参加了一次又一次听课、研讨交流活动。

这所西北边塞学校的老师想了解东南沿海教育的发展状况,想了解福建地区的教学模式,渴望零距离交流、研讨,我急于想融入这所百年老校的教育教学。虽然从一个工作地换到另一个工作地,并不像在浅溪中的石头上跳跃那般轻盈,但双向奔赴,教学教研思想很快碰撞出火花。

我也体悟到“教学相长”的另一层含义——支教与学习共生。这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前沿理念指导的教学,甚至细微的教育教学管理细节都亮点纷呈;后来看到全县地毯式的教学视导、观摩到的全县名师工作室动态考核、教研组长主题教研展示交流评比也引发我很多思考借鉴点。 

给予的充分信任,让我能深入到课堂,犹如蜜蜂钻入了花丛中,从采花到酿蜜,写下了几万字的教学记录。大容量的听课,让我能跳出课堂教学站在高处审视对比闽宁两地的教学教研,年终盘点我敲下了这样一段话:“我要把两地的教学样态认真作比较,找联系,分辨异同点,并寻求契合点实现共融。”

“共融”一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深度思考后,这些密集的课转而成为我寻求契合点的触发点,在盐池,我以《融“双基”,促“双效”》《多元研读,实践转进》《用好助学系统,助力“学”的课堂》《深引领,真阅读》《素养导向的语文学科命题实践与思考》等为题做了数场讲座,对比两地教学教研样态,分享前沿教学,向两地教学教研纵深处漫溯,讲座实现了支教学校所辐射的教研共同体全覆盖。随之,多篇对比两地教学样态的教学随笔、论文被《陕西教育科研》《广西教育》等刊发,也引发了我新的思考点:如何留下带不走的教师?

“蔡老师,等着你来哦!”

这是每周一早晨在一个小群里收到的第一条信息,也是我和四位年轻教师的约定。

一个人,一年的时间,很难留下深的印迹。一年支教工作结束后,我又留了下来。

有了时间,有了目标,第二年支教开始,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对一年级的四位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指导。我所支教的盐池一小硬件设施不输东部发达地区,如何留下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才是要交流融合的关键点。

一年级四位语文教师,都是刚毕业招聘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她们有热情、有学识,欠缺的只是教学阅历、教学经验的累积。每周我会固定听这几位教师的一节课,从拼音教学到识字教学,从识字教学到阅读教学,我和这几位朝气蓬勃的姑娘一路走过。

电脑里也留下了我和这一群年轻教师的故事:她们需要,我热情输出;她们拔节成长,我逐光而行……

 

山的那边,是海

“老师,您是哪里人呀?广东、香港、澳门,还是?”

“老师,您是不是在海边生活呀?”

孩子是最善于捕捉信息的精灵,我的到来也让孩子们产生了许多疑问和好奇,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也是在这些疑问中徐徐展开的。西北的原野是粗犷的,西北的孩子们性格是直爽的。时间不久,我就和孩子们融在了一起,这些小精灵们对我生活的福建好奇,对我讲述的方言好奇,在熟悉之后吐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

班里有个小男孩每次见面都会把双手举在嘴巴两侧,对着我发出“喵喵”的叫声,看着孩子搞怪的表情我有些懵,同办公室老师悄悄告诉我,这孩子喜欢谁就会对谁“喵喵”,讨厌谁就会对着你“汪汪”几声,“你很幸运呀!”

确实幸运,不几天,我所任教的班级孩子们就成了我的“小尾巴”,缠着我给他们讲福建,讲大海。一把青青的杏子、美术课上画我的一幅小画,时不时会悄悄出现在我办公桌的一角。画的背面写着:“蔡老师,南方人都和你一样漂亮吗?”我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给他们播过纪录片《航拍中国》,从西北到东南,从自然地理到历史人文,让孩子们的视野与想象力一次又一次飞跃。和他们一起共读过很多本书,分享过福建石狮我原来班级孩子写的游记作文。只期盼我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故事、每一段视频能点亮他们对未来的想象与憧憬。

课堂的四十分钟,对这些想“看世界”的孩子而言,未免过于短暂。后来,我在盐池的两个寒假都延迟回家,留在了盐池承担县图书馆阅读公益讲座、承担县作协举办的“小小作家”公益培训、参加闽宁文化交流志愿活动。虽然假期被占用了,但有幸为他们打开感知外面世界脉搏跳动的另一扇窗户,有幸成为盐池孩子们的“阅读点灯人”,有幸和孩子们的阅读故事被盐池融媒体、宁夏日报、学习强国报道,我内心充实而欢悦。

两地的孩子手拉手共学,两地的孩子看对方的世界,这一直是我藏在心底的愿望。在探访盐池县最偏远的麻黄山小学后,被这所盐池县最小的学校、被全校仅有的15个学生所感动震撼。我给全校所有孩子赠送的古诗文图书,可能只是增加语文积累,应该让他们看到山的那边是海。于是萌发了后续返回学校,通过视频连线、书信来往让两地孩子在线互动的想法,让他们和石狮五小的孩子们互通书信,为他们介绍东南沿海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我想为山坳中的孩子打开这扇窗户,让他们了解山外的世界,了解大海边的晴彩。

山的叠嶂,阻不断梦想的飞扬,我和石狮五小的孩子一起许下诺言:“我在大海边等你。”

期盼未来的某一天,孩子们走出去,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自信而笃定地告诉我们:“老师,在山的那边,是海!”  

 

盐池,我愿为你代言

盐池县是一个美丽的边塞小城,这里有中国露天长城博物馆的美誉,这里是中国滩羊之乡。喜欢安静的我,两年间,不知不觉也爱上了西北广袤的原野,爱上了盐池的山山水水,想驻足欣赏盐池的一草一木,用心感悟盐池的美。

《长城脚下的人们》《看见》《黄土地上的春天》《我在麻黄山等你》……键盘敲出了许多文字,键盘敲出了我的心声。两年间我写下了二十余篇的散文随笔发表在宁夏、福建的报刊中,我想用我的文字介绍我眼中的盐池,描述盐池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我想让更多朋友认识、了解、关注我支教的盐池。虽然我只是闽宁协作中的一个小小支教身影,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通过自己的笔触一定能让盐池大地展现出更多的美丽姿态,一定会让闽宁文化交流有更多的融合点,我愿为盐池代言。

在寒冷的西北风中,我曾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包裹成“粽子”一般模样;我曾在第一次看到雪花时,匍匐在雪地里像个孩子般欢欣雀跃;我曾面对大块羊肉不知如何下口……虽然我留下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糗事,回想起却又都是一桩桩难忘的趣事。

蔡老师,又给你分配了新任务,留下的时间不多了,要好好利用你呢……”

“蔡老师,能不能再申请一年,你看西北多好……”

两年支教工作即将结束,心里却被牵扯得更紧了。

“2024年7月9日,送自己一份毕业礼物!”在盐池安静凉爽的夏夜,我又一次敲下了这篇满心喜悦的支教日记。

这一天,是我支教最后一天的工作——做两地命题对比的讲座,用这场讲座为两年的支教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送自己一份支教毕业礼物。当我的讲座结束,校长一番感人肺腑的心语,让我的答谢几度哽咽,我看到前排几位老师眼眶里也是闪烁着泪花,被肯定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这天下午,美丽的校园里,我有幸和全体教师合影,有幸能随着这张合影进入这所百年老校的校史馆。这一天,我是兴奋的,又是不舍的。兴奋的不只是手机相册里收藏了一张张温馨的照片,更是两年丰厚的阅历。不舍的是,从此,他乡成故乡。

“两年的支教生活,改变了我,又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黄土高原给予我的黝黑肤色,没变的是我的朴素情怀;改变的是我看世界的视角,没变的是我对教学永远的执着;改变的是我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了厚重的允诺。”

这是敲下的最后一篇支教碎片,支教结束了,但我和支教学校,和连线的孩子们,和盐池的故事还在继续……

“闽宁”,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融为情感共同体,我正在亲历历史。

7/22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