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黄河不仅是一条精神食粮丰盛的文化长廊,更是一条自然物产丰富的美食长河。展示黄河生态保护成果、传承与弘扬黄河文化,既发自庙堂,也源于江湖。

黄河流经宁夏12个县市,每个市县都在黄河浸润下,结合本地区的特色,生成了独一无二的特色美食。据了解,我区有十余种特色美食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组报道将解锁宁夏沿黄市县非遗美食,品咂不一样的黄河味道。

5/22

  炎炎夏日,很多远方的客人都会专门开车到石嘴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瑞红的扁豆凉粉店,吃上一碗筋道爽滑、酸辣可口的扁豆凉粉。似乎只有那口熟悉的老味道,才能抵挡夏日的燥热。

  李瑞红记得,早在20世纪60年代,从她爷爷那辈开始,家里就开始纯手工制作扁豆粉面,父亲作为第二代传承人,在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和改进,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李瑞红和丈夫简新荣是扁豆凉粉第三代传承人,30年来,夫妻俩始终坚持用传统的方法手工制作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扁豆粉面,时代在变,初心不改。

李瑞红为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各类推广活动。

  “关于凉粉,还有一段有意思的传说。”李瑞红告诉记者,清朝末年,四川南充出现了一种叫“凉粉”的美食,创始人谢天禄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因口味香辣浓郁,逐渐卖出了名气,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吃。凉粉制作的原材料有很多种,多以白豌豆、绿豆、荞面等为主,而用扁豆制作凉粉最早起源于宁夏贺兰、平罗等地,因这里沿黄河而居,适宜扁豆生长,当地围绕着扁豆便生出了一系列美食。

  收扁豆是制作扁豆凉粉的第一步。“父亲沿着黄河岸边的村庄一户户寻觅扁豆。”李瑞红回忆,“划过羊皮筏子,也摇过木船,过到黄河对岸,一去就是几天。回来时,收获满满,起码能收几百上千斤扁豆。”后来,当地种扁豆的农民少了,他们就去农贸市场和粮油店里收,如今,她和丈夫定期会到甘肃的大型粮库收购扁豆。

009.jpg

李瑞红为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各类推广活动。

  挑拣、洗干净豆子,接下来就要制作粉面子了。“想吃好凉粉,粉面子是关键。”李瑞红说,先要浸泡扁豆,根据冬季和夏季温度不同,浸泡时间也不一样。将浸泡过的扁豆去水后,加入磨浆机打磨,然后进入多道工序的分离过滤、沉淀,直至水和粉分离,把粉晾干,最终粉面子成品形成。

  制作美味可口的凉粉,还要将扁豆粉面溶解在水中加热搅拌,形成具有粘性的半透明糊状溶液,倒入容器放凉后,就形成了一块固体状的凉粉坨子,然后用特制的工具在粉坨上刨出粗细均匀的凉粉条,放入碗中拌上油炸辣椒、芥末、酱油、醋等各种调料,味道酸爽可口。小扁豆味甘、性微温,有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等功效,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用传统技艺制作出的扁豆粉面同样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平罗乃至宁夏的饮食文化。“制作扁豆凉粉是个辛苦活,但将这一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我作为非遗传承人责无旁贷。”李瑞红说。

7/22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