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盐池县大水坑村红梅杏示范区的观景台处,漫山的红梅杏随风摇曳。得益于充分利用附近中水,1800亩红梅杏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草原沙化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在示范区栽植优质红梅杏7.56万株,仅杏果一项每年能创造价值350万元以上。”11月14日,盐池县大水坑镇党委副书记马刚刚介绍。

  目前,吴忠市森林面积316.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64%。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14.21万亩,实现年产值9780.65万元。其中发展林下种植1.32万亩,主要种植品种为中药材、黄花菜、大豆、土豆、毛豆、红薯、葱、西兰花等低矮农作物;发展林下养殖0.80万亩,养殖鸡、鸭等46.56万只;林下采集加工利用11万亩;发展森林景观0.21万亩,年接待游客人数21.6万人次。

盐池县大水坑镇红梅杏种植示范区。

  在同心县和红寺堡区,枸杞、葡萄、文冠果等红绿相间,蔚为壮观。仅建立在这两个县区贫困村周边的枸杞企业就有6家,形成规模的葡萄酒庄达36家,文冠果生态经济林也正稳步发展,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植被得以修复。

  走进同心县同德村润德庄园加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枸杞香味,来自移民村的工人们正在精心处理枸杞。经过挑选、精拣、静电除杂、紫外线杀菌等一系列工序,一部分枸杞会做成枸杞原浆、枸杞酵素等液态枸杞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发展枸杞产业不仅提高移民的收入,还能防风固沙,修复生态。”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嘉说,解决移民就业岗位800个,每人每年实现劳务输入3万元。

红寺堡区林下养殖。

  在盐池县,268.3万亩柠条占当地造林面积90%以上,既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可林饲兼用。每年为畜牧业提供饲草40余万吨,覆绿“沙海”的柠条产业聚势赋能乡村振兴。吴忠市以盐、同、红三县区为重点,全面实施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让科技力量支撑起绿色经济“新引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获得“双赢”。

  家住红寺堡区的乔文生靠种植葡萄致富:“刚种植葡萄时,吴忠专家服务团和大中专院校专家教授技术团队开展苹果、枸杞、酿酒葡萄种植等培训,技术员到地里指导,第一年,我的22亩葡萄就卖了7万多元……”

同心县菊花台村枸杞种植基地。

  在吴忠大地,人们望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带来的绿水青山,正享受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的红利。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